栖霞,一个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它的名字来源于“日晓辄有丹霞流宕,照耀城头霞光万道”的美景。从1131年置县,到1995年撤县设市,栖霞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,从一个仅有17处乡镇的小县,发展成为拥有21个乡、镇的城市。栖霞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,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。
栖霞居士曾多次拒绝当朝皇帝的邀请,归隐于栖霞山中怡然自得,把学佛、赏景作为人生大事。 他死后,子孙继承遗愿,在栖霞寺后的西峰石壁上开凿了三圣殿,殿内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,左右两边立着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像,三座圣像巨硕庄严,宏伟大气,守护着栖霞山,也陪伴着逝去的老居士。
至于名人的出现,栖霞市历史悠久,出现过不少影响深远的人物。其中,于七是栖霞唐家泊人,他在清朝时期领导了一次反抗运动,锯齿牙山起义,虽然最终失败,但他的英勇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。蒲松龄在其著作《聊斋志异》中的《公孙九娘》一篇,提到了“于七一案”,反映了这次起义的影响。
至于歌曲,有一首关于栖霞英雄的民谣,讲述了于七的传奇故事。于七,栖霞唐家泊的儿女,领导的抗清运动在锯齿牙山轰轰烈烈。 锯齿牙山距离唐泊仅十里,于七的义旗一举,便有数万民众响应。 这场运动震撼了清朝的统治,甚至触及了四面八方,成为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。
有元一代,丘氏对于华夏文化的传承和汉文化的独立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。郝懿行(1757——1825)字恂九,号兰皋,山东栖霞人。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,卒于宣宗道光五年,年六十九岁。嘉庆四年(公元一七九九年)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二十五年,补江南司主事。